点翠——这抹蓝,惊艳了千年
舞霞垂尾长盘珊,江澄海净神母颜。施红点翠照虞泉,曳云拖玉下昆山。
楚人“买椟还珠”的故事大家并不陌生,可曾想过这盒子究竟有怎样的魔力,竟将郑国人的目光从连价值连城的珠宝上吸引过来了呢?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对故事里盒子的描述是 “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以熏香,缀玉,玫瑰为核心的装饰匣盒也许不足以与珠宝媲美,然而加上了“辑以羽翠”后,其名贵程度绝不低于珠宝。
东汉年间许慎《说文解字》解:翠,青羽雀也。“辑以羽翠”意指用颜色鲜艳的翠鸟的羽毛加以装饰。这一种装饰方法,后被能工巧匠们进一步发展成了今已绝技的工艺——点翠。“今世妇人喜以翠羽涂於金银首饰上,谓之点翠。”是清代清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里定义的点翠。
美国东方艺术研究学者Jackson女士在她的《中国艺术》一书中说:“从点翠艺术所体现的文化价值来看,再没有比中国人对于羽饰的认识与驾驭更高成就的艺术创造”。
「点翠历史 · 一段延续千年的蓝色传奇」
早在周朝,中国就已有用翠鸟羽毛装饰的记录:“宫廷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其中“皇舞” 即头上插着鸟羽,上衣饰以翡翠羽毛的舞者(翡翠,原指红色和青色的羽雀。后古人将这两个原本字转用描写红绿色的饰物。大概到了宋代,两字合并,才指碧玉。)手执五彩鸟羽随音律起舞,以此祈雨。(《周礼·春官·乐师》)
自此之后,「满头珠翠、遍体绫罗」, 这一抹醉人的蓝伴随着美人、皇族同时出现,惊艳了千年。
三国时期有曹植《洛神赋》中的众神女「或采明珠, 或拾翠羽」,情趣高雅, 兴味盎然;唐有浅笑含情的姑娘,「绿云高髻,点翠匀红时世」,低声唱词 ,婉转悠长(《女冠子·绿云高髻》晚唐·牛峤) ;宋有柳腰婀娜的美人「匀红点翠,取次梳妆谁得似」,斜倚窗台,万般风情 (《减字木兰花》宋·陈师道); 明有母仪天下的皇后佩戴「珠翠金累丝嵌猫睛丝青红黄宝石珍珠十二龙十二凤斗冠」出席盛典,艳压群芳; 清有宝钗别着「点翠流金钗」华贵典雅,大气出嫁。
点翠装饰因其材质特殊,工艺的繁复,审美价值极高,成为古时候梵克雅宝般的奢侈饰品,亦是上流社会的宠儿。宋太祖的长公主就是点翠装饰的“疯狂种草机”——「袍袖皆饰翠羽」,足见其对点翠的喜爱。然而此举却因过于奢侈,被宋太祖责斥其“戒勿复用。”(《二十四史·宋史》)到了宋高宗时期,点翠饰品则在宫内被完全禁止,以遏奢靡之风:“金翠为妇人首饰,不惟靡货害物,而侈糜之习,实关风化,已戒中外及下令不许入宫门。”
明清时期,点翠再度风靡。清宫中内务府专门设立“皮库”负责管理和收集翠羽,而“银库”专门设有“点翠匠”3名,承造“翠活计”。前段时间热播的《甄嬛传》中,点翠旗头因起价值高昂,仅宠冠六宫的甄嬛,华妃佩戴过,它亦是后宫地位的象征之一。据说华妃头上的大凤,就是古时流传下来的真品。
在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点翠艺术达到了发展顶峰,在《雍正十二美人图》中,点翠流行于清宫贵族女眷们的穿戴中,着实已成当朝的宫廷潮流爆品。
到了清末民初,点翠便在民间流行,那时许多富庶人家都会在女儿出嫁时为其置办一套点翠首饰作为嫁妆,为女儿平添尊贵。也因为如此,大量的翠鸟被捕杀,1933年,中国最后的一家点翠工场终于关闭,取翠鸟羽毛为材料的点翠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艺术让步于生命,便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了。
而今,还有少数点翠手艺人传承了这项工艺,他们以孔雀羽、染色鹅毛、蓝色缎带、蓝色颜料等更多的翠羽替代品,仿制出同样能展现出点翠首饰的色泽与光鲜的点翠饰品,对已作为珍稀动物的翠鸟和这个已经传承了2000年的工艺都是一种保护。
「点翠工艺 ·一滴眼泪换得一面笑颜」
点翠工艺的价值,一来自于其材料之珍贵:艳丽的翠鸟羽毛必须从活鸟身上获得。
翠鸟的羽毛不同的光线下可呈现出皎月、湖色、深藏蓝等不同色泽,其中以翠蓝色雪青色为上品。 而翠羽强烈的色彩不是来自于羽毛本身,而是由光线折射出的虹彩色,就像一个三棱镜分解白光分解成其频谱的彩虹色,这种特性,让其羽变得更为稀有。一旦翠鸟死亡,这魅惑的光泽变化则会立即黯淡下来,极大地降低了审美价值。而通常被取了羽毛的翠鸟也会在短时间之内死去。 因此很多人形容点翠工艺是:“残忍的华美。”
点翠采用的翠鸟羽,左右翅膀上各十根(行话称“大条”)、尾部羽毛八根(行话称“尾条”),所以一只翠鸟身上一般只采用大约二十八根羽毛。取自背部羽毛称之为“软翠”,翅膀部羽毛称之为“硬翠”。软翠色泽鲜亮,质感细腻柔顺;硬翠则相对色差较大,色暗质硬。
古代制作一支小小的点翠金簪,或许就要用数只乃至数十只翠鸟的羽毛;宫廷饰品中用的翠鸟羽毛则更加讲究,能工巧匠们根据羽毛的色泽筛选,每百只翠鸟可选取五至六只为上品,材料的淘汰比高达95%。陈子昂曾为此写:“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如以两件明朝定陵出土的2顶软翠凤冠修复需四百只翠鸟为基数,那么所筛选翠鸟总数接近万只,难以想象,如此残忍至极的定制曾是几千年中国皇室追逐的奢品。
点翠工艺的价值其二在于制作技艺之复杂。
先用金、银、铜或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工艺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羽毛剪切后仔细地镶嵌在座上,形成精美吉祥的图案,再镶嵌珍珠、玛瑙、翡翠等宝石制成首饰终成型。
别小看了粘贴羽毛这个工序,要将柔软的翠羽一点点慢慢地点到小小的金属片胎体中去,稍有偏差,哪怕轻微的手抖都有可能对最终的视觉效果造成影响。纹路清晰,色泽统一,方向秩序排列,胎与翠咬合致密等要点则是匠人所必须掌握的要点,它对匠人的耐心,毅力与经验要求十分之高。
点翠工艺价值其三,是金属与羽毛的结合。
不仅增加了饰品的灵性与柔美,更完美地诠释了东方美学之含蓄与隽永。
在早期的中国思想文化中,鸟类象征着具有与神灵沟通的精神状态,表示着创造、生命与精神的通道、升天的力量甚至是谷物的生长。灵动的羽毛与深沉的金属的结合,正是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到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哲学思想的最好体现。道就是对自然欲求的顺应。
任何事物都有一种天然的自然欲求,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试图消除这些缺失,而是把他们的优点合理地加以利用。金银玉石的首饰太过于俗气和刚硬,且色泽比较单一,而翠鸟的羽毛鲜艳灵动,颜色更可以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有一种流动的美感,两者结合,刚柔并济,两种截然不同的元素在点翠饰品中达到了一种奇妙的平衡。
当人们把羽毛制作成头饰、服饰,将羽毛的神异力量转移到自己的身体上时,新的意义便更加凸显出来,皇室的黄金点翠头饰雍容华贵,体现着主人不凡的身份;那如点睛之笔的靛蓝则为这种不怒自威的气势增添了些许活泼亲切的气质,相生相依,和谐自然。
2000多年后的今天,正统的点翠已经绝迹多年,人类终为自己的残忍付出了代价;点翠的工艺却被星星点点的匠人传承下来。
那一抹穿越千年的靛蓝,感谢你,让我们见识了你无与伦比的惊艳容颜;更感谢你,在悠悠岁月的长河里,教会我们克制地去爱。
- 克拉玛依宝石光是什么?属于日光石吗?
- 鉴定证书:珠宝玉石的“身份证”,到底该怎么看
- 长期佩戴黄金首饰有什么坏处吗?别蒙在鼓里了
- 结婚戒指预算1w,买钻石戒指还是买莫桑钻戒指?
- 珠宝商教你挑选钻石戒指,什么款让钻石显大、时尚、牢固?
- 新疆狂风暴雨,雨后出现大片宝石
- “红宝石”2020年的市场行情怎么样?红宝石怎么样?
- “蓝宝石”最新市场行情怎么样?蓝宝石如何?
- 宝石的魅力,你不可错过这些神秘的红色系宝石
- 钻戒定制十大品牌排行 求婚钻戒定制十大品牌